2024双碳双控大会: 绿色技术引领未来,硬核成果铸就金山银山
2024年12月8—9日,北京梅地亚中心和中新天津生态城共同见证了“2024双碳双控绿色生产力大会”的盛大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三方联合主办,旨在树立绿色技术导向、硬核技术落地、双控制度示范、投入产出回报4个方面的榜样力量,展现绿色新质生产力在保护绿水青山、促变金山银山方面的重要作用。
绿色技术引领发展新潮流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对大会给予鼓励与肯定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向获得“硬核技术奖”的企业负责人颁奖
大会在中国工程院杜祥琬院士的致辞中拉开帷幕,他高度赞扬了发展绿色生产力的重大意义。随后,中国工程院王浩院士就《绿色富碳高效生态肥》发表主旨演讲,提出跨界合作创新,指导如何振兴农业,实现肥料的富碳、高效与生态发展。中国工程院侯立安院士阐述《膜法健康水制备技术绿色低碳发展之道》,针对全国民众关注的健康水问题,分享了如何在膜法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实现保安全、降成本的绿色低碳路径,该技术刚刚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大会还展示了12项推荐技术,这些技术以绿色导向成果证明了绿色发展的广阔前景。其中,褚天宇介绍了一种安全的生物复合菌剂,该菌剂具有肥效与药效双重作用,通过特殊发酵工艺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丁南华介绍了自来水厂生态低碳新工艺,该技术能够低成本、高效能地分解水中污染物,保障人民喝上无添加剂的健康水。
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介绍膜法健康水制备技术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夏青为硬核技术的推广使用指明了方向
硬核技术落地助力经济新增长
12月9日,大会在中新天津生态城专题研讨硬核技术落地问题。赵大伟就《商业化陆基—无抗循环水对虾养殖项目》的落地意义进行了激情阐述,指出该技术解决了海鲜上岸的局限性,实现了全地域、全天候的内陆海鲜养殖,让内陆人民随时吃上无抗生素的新鲜海鲜。刘旭以《存量生活垃圾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为题,介绍了治理2000万吨存量生活垃圾并释放近5000亩土地的实践。张鹏德介绍了《煤系大宗固废梯级回收利用、高值化产出技术》,通过精准筛分、磁选除杂等过程实现粉煤灰的精深分离,综合利用率高达98%以上,每吨粉煤灰可产出0.98吨产品,总利润达515元。这3项硬核技术公司的总部均在中新天津生态城落地,为上市公司发展硬核技术提供了样板。
双控制度推动碳排放管理国际化
李艳萍研究员在双碳双控工作成果汇报的主旨发言中,从国家层面定位了双碳双控的目标与任务,并重点介绍了温室气体认证认可平台,该平台将促进碳排放认证和碳市场国际化。大会还展示了碳排放双控制度技术服务平台在2025年计划重点落地的5项任务,包括与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等单位的合作,共同推进水运码头、航船、水电、光电、风电等行业的碳排放双控制度示范。此外,国务院要求中新天津生态城在2035年建成达国际标准的绿色发展示范区,执行国际标准《温室气体—碳足迹—产品类别规范与指南》(ISO 14067),对生态城全区域和典型企业进行碳足迹全生命周期调查评价,依托碳排放双控制度技术服务平台提供国际标准咨询服务和降碳技术实施方案。
重视投入产出回报,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会强调,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必须一手抓高质量发展,一手抓全面降碳。大会推出了以“核心技术新、实践验证优、投入获大利、技术导向绿”为主旨的绿色评价体系,特别强调投入产出回报的重要性。大会指出,只有能在3年内收回投入成本的绿色生产力硬核技术,才能获得绿色金融的安全保障和投资方的全力投入。为此,中新天津生态城和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将在大会闭幕后全力推动设立绿色生产力发展基金,用产出3年还本吸引股权投资,形成良性循环的运营模式。该基金将不设边界、不设上限,重在把关技术推荐和监督投资回报,为绿色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大会最后强调:“我们要维持地球生态整体平衡,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仰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通过本次大会的展示与交流,绿色生产力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