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先有机制后有工程”
美丽河湖、海湾建设卓有成效,示范项目越来越多,从山顶到海洋的大规模建设工程会应运而生,在众多工程项目决策之前,学习和理解“先有机制后有工程”的指示非常必要。
工程项目落地应先建立的“机制”,除了常规规划、设计方案和技术经济可行性报告外,应在目标、问题、结果三方面给于特别重视,形成导向、措施、效益为一体的立项考核机制,才能放心地开展工程建设。
1、目标导向:以水定岸,以海定陆
牢牢抓住影响河湖、海湾美丽的岸上和陆上人类活动影响,突出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这一主线,实现河湖与海湾生态目标导向的三水指标系统:
(1)水资源指标:确定生态流量要既从水文频率出发正算,又从生态指标实际需水倒算,既考虑可行性,又滿满足必要性。还要根据不同水平年、不同保护情景、不同保护对象评估生态流量的保障程度。对这一跨界合作问题必须引起重视,这是影响美丽的基础条件。
(2)水环境指标:水质指标要从环境本底值出发确定,把林、田、草、沙的影响转化为对应水质控制指标,既要考虑基准、标准要求,又要体现区域环境特征。因为解决影响美丽的水环境问题,要重视已存在的河湖、海湾本底要素与自然净化能力,才可能防止不恰当的工程措施扰乱自然生态平衡。
(3)水生态指标:突出主要保护对象,选择代表性强、影响力高、公众熟悉的水生生物、水生植物、珍稀保护物种中的任一保护对象,不必单纯追求生态指标自成系统,重在与水资源、水环境指标融为输入响应体系,形成三水融合评估美丽效果的实用指标体系。
2、问题导向:硬核技术,攻克要害
这里所说的问题,包括影响美丽河湖、海湾目标实现的主要人类活动问题,也包括循常规思维照搬传统工程手段,以工程代替环保的决策问题。
(1)杜绝以工程代替环保
简单的罗列治理内源、外源工程,不明确治理对象、规模、措施、投资、效果、效益验收要求,或是单项工程有要求,形成的治理系统无综合验收指标,这就是以工程代替环保。因为工程只是为实现环保目标的手段,如果动用手段却不能把控环保结果,就是典型的为工程而工程。
如某条河水质超标,明明是工业园区清洁生产水平不足,园区污水处理厂达标水平低,不针对性解决控源问题,却花10多亿开展区域绿化工程,最终,绿树的美丽遮盖不住河流超标的污点。
又如某条河号称为解决底泥重金属污染要清淤,却不做底泥再悬浮条件模拟,不评价底泥重金属对水质贡献率和分布特征,也不设计清除出的底泥如何处置。必须完成的环保工作不做,却投入高额资金上清淤工程,回报是破坏了原有的河底生态系统,底泥成为固废、危废烂在手中。
(2)重视硬核技术攻克要害
实现这一要求的关键是落实减污降碳。硬核技术的特色就是既减污又降碳,既有绿色生产力的先进,又有绿色人民币的效益。硬核技术如何攻克要害?关键在于针对问题优选技术,这个问题重在实操,在结果导向中一并举例。
3、结果导向:降本增效,享受回报
我们建设美丽河湖、海湾的宗旨是生态为民,生态利民,生态惠民,这个恵字是最终结果,代表生态福祉,也就是让人民看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必须让人民看到回报,享受产出。全国人民要环保,不能只会向政府要钱,要学会环保挣钱。
(1)重视降本增效硬核技术
世界领先的布朗气发生器产出氢氧气新能源,不仅少用天然气、增加碳汇,而且大大提升各类燃烧质量,投入产出优势远高于其他能源,是区域绿色发展的普适性技术;最先进的饮用水处理工艺可以在6分钟内将源水处理达到2023年4月必须达到的国家新颁的饮用水标准,从吨水处理1元多降至0.2元,占地减少2/3,让人民享受直饮水;总书记十几年前时任副主席时见证引进的匈牙利处理污水生态仿根膜技术,现已发展到第五代,能建达地表水三类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实现低成本生产新生水,回补生态环境;50%垃圾为湿垃圾是中国特色,一吨湿垃圾依靠生物菌种可日产沼气400立方米,有机肥40公斤,专用设备可稳定工作15年,产出远大于回报;利用植物制剂净化养殖水,对水产品起到保生促健、提高存活率的作用,增产增收让养殖户直接享受生态福祉。
(2)关注自然生态系统碳汇
在无碳新工艺替代量和低碳化改造减排量增加碳汇的同时,还必须重视自然碳汇,包括海洋和林业碳汇。
重视林业碳汇价值并开发利用的最佳案例是北京冬奥会。在冬奥会绿色设计 “环境正影响”、“可持续、向未来”理念指引下,仅治沙覆绿优化生态一个领域就大大提高了京张两地的森林覆盖率。一是风沙源治理,与2015年相比,北京从 41.6%增至44.4%,张家口从37%增至50%。二是赛区绿化, 张家口赛区造林1536万亩,祟礼赛区造林129.13万亩。正因为有全部赛区森林覆盖率超70%,核心赛区森林覆盖率超80%的碳汇资源保障,京张两地为实施冬奥会碳补偿措施贡献110 万吨林业碳汇,达冬奥会減碳130万吨目标90%以上,是零碳冬奥会的保底措施,确保降本增效。
工程决策过程突出三个导向,每个导向的支撑在于减污降碳硬核技术,硬核技术的生命力不仅在于本身创新,更在于产生惠民福祉,这就是生生不息的生态机制,必须先有。
碳中和说法源于森林作用。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吸收并固定 CO2的碳汇功能,最早被认定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官方的年增长林业碳汇数据为,“十三五”期间,我国平均每年增加的森林碳储量在2亿吨以上,折合碳汇约7到8亿吨。随着森林面积的扩大和森林蓄积量的提升,未来5年、10年乃至更长的时期,森林碳汇还将逐步提高,又有年估值1000亿元的说法。想到林业,就会想到绿水清山系统的主要保护对象:森林、湿地、荒漠;想到林业,就会想到金山银山系统的重要支撑要素:碳汇、氧气、产品。如何把绿水清山变为金山银山, 让森林、湿地、荒漠显示绿色价值,从林业碳汇、景观氧境、生态产品获取绿色回报,将会是美丽河湖、海湾建设的又一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