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水环境标准实践
谈及我的中国水环境标准实践,一方面是筹备成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标准所,担任所长,与全所同志共同建立中国环境标准体系。另一方面是参与制修定标准实践,包括水环质量标准与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共两类实践领域。我写此文重点回顾标准制定实践。
我的标准实践最重要之点是需求导向。水环境质量标准是水环境基准应用需求,排放标准是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需求。在需求导向下,前者落地功能分区,后者推出达标技术。
一、GB 3838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标准,前有分三级定指标的1983标准。我先后三次主持制、修订分五类功能定指标的是1988、1998、2002标准。
1、为什么分五类功能
美国水质标准执法范围为“合众国所属通航水域”,这一全国一刀切的管理模式面对80年代的中国水污染防治基础状况,很难通过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面对难关,在王杨祖副局长领导下,形成“高功能区高标准保护,低功能区低标准保护”的指导原则,把我国水域分别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即从美国的一类功能演变为中国的五类功能,在1988标准中首次提出:“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各类使用功能的水域”,表现出与美国水质标准的差异。
由于不同水域功能执行宽严不同的水质指标,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特别规定不执行水质标准和排放标准的混合区,作为排放污水与天然水体发生稀释混合的初始过渡区,为利用水环境容量留出空间。
2、怎样突出基准
在1981年开始水环境容量科技攻关时,刘鸿亮院士去日本考察带回来一句关键指导:水环境容量核心是水质基准确定。即先指定保护水域,根据保护目标和基准值,计算该水域允许容纳的最大水污染物数量,将其拟作水环境容量。作为排污总量控制值,水利部门对水域使用允许纳污量,环保部门对排污口使用允许排污量。
计算允许纳污量的关键是依据基准值确定标准值。全球各国都主要应用美国提供的水质基准值,分人体健康和水生生物两类。因此中国的五类功能,源头水标准依据背景值,Ⅱ类依据水生生物基准,Ⅲ类依据健康基准,Ⅳ类、Ⅴ类参考世界各国标准值适当放宽。这一按五类功能分别确定控制标准的设计,各类水域标准并无相互关系,不可互比宽严,因为五类水域各为有保护对象的独立标准,一个统一的水环境质量标准,实为五类不同使用功能标准的组合。其中Ⅱ类、Ⅲ类水各项指标均根据相应基准值确定技术经济可行的标准值,是地表水标准取值范围能符合保护人体健康和水生生物安全的科学依据。
应当注意,五类使用功能标准各单项指标均为独立指标没有相互关联。如某一水样的总氮测试值,可为同时测定氨态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有机氮之和,这种样品浓度测试关系,绝对不可以推演到标准值之间,即不可以对各项标准值寻找求和量化关系,因为氮类各项基准值和标准值均为独立实验数据和技术经济分析量化指标,各有保护对象条件限制。
经过30余年的全国水污染防治持续努力,GB 3838标准在中国已实现85%以上国控断面达Ⅲ类标准,优于美国水域水质现状。当年的美国水质标准执行“合众国通航水域”说法,我国已初步实现。可以预期,全国统一的生态水域水质标准将会是GB 3838标准的新版本。
二、从GB 13457-1992标准说起
我的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实践,主要为1992年颁布执行的肉类加工(GB 13457-1992)、造纸工业(GB 3544-1992)、钢铁工业(GB 13456-1992)、纺织染整(GB 4287-1992)等工业行业排放标准,其共同特征是:规定单位产品允许排水量和排放浓度限值、区别排污去向、执行年限制。
1、为什么执行年限制
曲格平局长考虑到新建厂从环评审批通过至建成,完成规定工艺路线和排放限值应给予准备和完成时间,真正体现落地各项治污措施,真抓实干。曲局长决定启动年限制排放标准,当时是祝兴详处长领导我们贯彻落实曲局长指示。为体现不同时间段的技术进步,将1992标准颁布后立项的建设项目执行最严格的表3值,将1989至1992标准颁布前已立项的建设项目执行达现有技术水平的表2值,将1989年以前投产的项目规定执行标准值适应成熟技术的表I。这一不同时间段的指标值划分,难点在于不同时间段最佳实用技术选择。记得当时负责造纸工业的邓福山同志,共收集了3000多个造纸厂资料。为与造纸工业协会共同决策必须推行碱回收工艺,如何选用COD、BOD指标等关键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2、为什么区分排污去向
当时中国行业治污尚未与美国公布最佳可行与最佳实用处理技术同步。同一类企业根据排污去向执行宽严不同的控制指标,属于为保证水质达标的优化控制措施。如对有毒有害污染物一律规定车间排放口控制;对进入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工业废水实行总量控制,执行最高级别浓度指标;对排入工业、农业功能区工业废水标准值适当放宽;对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则以保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合理限定进水浓度,据此限定工业废水浓度。这一分类分级确定排污浓度和水量的做法,出自水质规划理论,即在满足水域水质达标的前提下,合理组织污染源排放,实现经济最优。
3、为什么限制单位产品排水量
因为排放标准是实现水质标准的手段,关键在于控制排污总量。排放浓度是评价污水处理水平的依据之一,单位产品排水量既体现节水水平又体现与水域水质保护直接相关的污染物总量水平,这一指标是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与保护水域水质的联结点。与此同时,这一指标还是从源头控制,全生命周期评价清洁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当初参与此项指标在造纸、肉类加工等排放标准中落地的邹首民、王业跃等同志,回顾治淮过程中能留下的企业,至今仍在生产,都因为单位产品排水总量和允许排放浓度指标优秀。
三、两点建议
其一是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富营养化指标,应尽快从3838标准移出。单独颁布中国湖库富营养化评价标准,用总氮、总磷、叶绿素A、透明度四项指标分区反映人类活动与自然演化的综合作用,正确导向中国湖库的富营养化防治进程。特别是总书记针对浅水湖泊、深水水库都有富营养化防控指示,要求水利部门参与治理工作。因此,这一评价标准更应早日问世。
其二是排放标准应恢复不同排放去向分别定控制值的规定。在节水优先、生态优先的导向下,污水治理将面对生态用水、置换替代、重复利用、农业灌溉等不同需水要求,从单一污水处理要求扩展至不同需水供应要求。在以需定供的新要求下,不同排放去向更紧密联接不同用水需求。不同地带性特征的水域和用水区,对新生水、再生水在置换替代时要求成本低于开采本地水和利用外调水。这就需要更突出污水排放标准导向降本增效和降低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实施碳排放双控。为此,有关排放标准和排污许可证如何互为支撑共同发挥共性和个性作用,也需要同步解决,实现曲格平局长当年提出的“一厂一个标准”。
夏青说绿
环保与绿色同根,污染与绿色相悖,越来越多的公众关心环保、关心绿色,需要解读环保和绿色,为人的幸福最大化、环境影响最小化开路。
14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